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室友一整天都闷闷不乐,除了封锁单调无聊的日常,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她看到一则新闻,说社交距离原则可能常态化,直到疫苗最终普及为止。

 

她秋季要去欧洲大陆读另一个学位,假设一直要保持社交距离,或者干脆第二波疫情出现,再来一次封城,可怎么办呢? 现在在杜伦还好,至少是自己熟悉的环境,与朋友在一起。可是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就不一样了。如果不能见人,不能认识新朋友,不能面对面上课,读这个学位还有什么意义呢?

 

相比提前解除封锁,然后可能导致第二波疫情爆发,我们都宁愿这次封城久一点,确保未来安全。反正这次已经过了一个月了,最好一次经历完吧。

 

这种心情之迫切,以至于我们看到一些捕风捉影的消息都很生气。比如,前两天有媒体报道说,有内阁大臣认为511——新一轮封城的结束时间——之后,中小学即可逐步开放。

 

连大臣名字都不明说,也不是一个确定的政府计划,就这么报道了?室友愤愤不平。她知道我之前做记者,特意补充一句,我不是针对你啊,但是,媒体记者有时候真太讨厌了,专捡吸引眼球的说。一人一个说法,说什么的都有,让你不知道相信什么好。

 

(图片版权 @ Guardian) 

 

 

 

有这种想法的显然不止她一个。

 

周日,教育大臣Gavin Williamson明确反驳了这个说法,表示政府还在研究逐步解除封城的策略。他说,他本人当然很希望学生们能早日回到课堂,但是目前没有任何确定的日期。他同时也反驳了另一种传闻——学校也许会在暑期开学以补回之前损失的课时。

 

Paul Whiteman, 全国校长协会(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ead Teachers)的秘书长,则严厉批评了不负责任的媒体报道,滥用号称来自政府的不具名评论,只能在家长、学生和老师之间造成恐慌和不安。

 

他认为,现在这些敦促学校重开的倡议显然来自于外界对学校和教育的误解。学校重开与否不是一个社会讨论的问题,而是一个科学问题,取决于统计数据和科学解释。

 

目前的事实和证据很明确,我们不会在近期放松封锁政策。内阁大臣Michael Gove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重申。

 

有趣的是,《每日电讯报》(Daily Telegraph) 的报道接着又援引了一则匿名内阁人士的私下说法:现在内阁会上大家讨论解除封锁的部分不多,都在等大老板(鲍里斯)回来再说。 

 

我们在等公众改变想法,自发要求解除。毕竟,一开始,封城这条路也不是我们想选的。这是迫于民众和媒体的呼吁,我们希望依据的是科学建议。

 

封城状态只有等公众要求了才会放松——不由内阁决定。

 

这下又回到了到底英国封城是不是过迟的争论。

 

目前常见的民调结果是,支持并肯定政府目前的举措,但认为封城政策来得太晚,致使了更高的死亡率。事实上,到底是英国政府是按照科学团队建议,希望逐步收紧,平缓疫情曲线,还是政府应对迟缓,玩忽职守,延误了介入的最佳时机,如今实在很难判断。

 

今天又有《星期日泰晤士报》(Sunday Times)爆出,在疫情萌芽早期,首相鲍里斯缺席了五次内阁紧急会议(Cobra meetings),这显示出鲍里斯早先对此重视不足。

 

内阁大臣Gove在晚些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,首相不出席Cobra会议是正常的。常规即是首相不必次次出席,但会议主持者之后都会向首相做汇报。抓住缺席会议这个单一的事实,而脱离其背景和语境,这样的报道有欠公平。

 

不过,在被问及政府在这次疫情应对中是否犯了些错误时,Gove回答:所有政府都会犯错,包括我们自己。 

 

我们在努力学习,希望每天都能有所改善。我相信,在未来某个时刻回望,这将是一个案例让我们有所反思,并汲取一些深刻的教训。

 

我的时间就这么在阅读媒体报道和政府澄清中过去了,好像最终也没什么收获,除了掌握了一些对我的日常生活完全没有影响的信息……

 

不过,虽然有些报道过于含混,也有不少故作惊人之语,在各家媒体相互比拼穷追猛打之下,事情还是一点点变得清晰了。

 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刘芳

刘芳

42篇文章 3年前更新

媒体工作十余年,专注文化艺术领域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本科,英国杜伦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硕士,英国外交部志奋领奖学金得主。现居英国杜伦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