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我身边两个好友失业了。他们都是学生,原本在业余时间做做兼职,一个在大学行政部门,另一个身兼两职,做学生剧场和城堡导览。

 

疫情一来,大学忙得底朝天,估计顾不上管理兼职员工,短期合同都不再续签了。剧场和旅游更是早就叫停,无工可做。

 

没有收入,但是房租照付,日常支出照旧,他们聊及此都面露难色。一切都取决于疫情还会持续多久,封城政策几时放松。他们都说,如果只是两三月,也许尚能维持,再久就不知道如何支撑了。

 

这还算情况好的。在我所认识的欧美学生里,绝大部分人都没有积蓄,有收入就及时花掉。或者更多时候是,如果预计有收入,先信用卡消费,一旦钱到账及时还款。常见的场景是大家一起去酒馆,总有人打开钱包数着硬币说,今天我只够买一杯酒,等下周学生贷款到了就好了!

 

(市中心Tesco超市门前。排队需保持两米社交距离,且一家只能进去一人购物,其他人要在外等待。)

 

这大概与此地社会保障体系和文化有关。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积蓄作为保障,购房或租房价格相对稳定(也许伦敦除外);医疗是全民医保;至于教育,未成年人靠家长,成年之后财务自理,就靠学生贷款、奖学金或者兼职了。

 

零积蓄零收入的状况如果持续下去,不知道他们怎么才能维持日常生活。今天看到新闻,过去两周里,英国已经有近100万人申请了福利救济金(universal credit)。与此同时,美国上周有660万人申请失业救济金,创下有史以来最高记录。西班牙上月也有80多万人失业。

 

全球经济大萧条是可以预见的,只是不知道会持续多久,影响多深。以前对于全球化经济的共识之一是,只要有一个区域的经济还在增长,全球经济就不会太糟。谁能预见会有一场全球疫情大爆发,几乎世界所有大经济体都陷入了麻烦。

 

《纽约时报》的一篇分析认为,中国目前逐渐复工的状况也许会带来新的生机。不过,作者也担忧,如果中国以外的主要地区都还在萧条之中,中国制造的产品卖给谁?中国消费者大军又去哪里发力?

 

因为在大学城,对于学生的状况更为熟悉些,我们纷纷为今年毕业的学生表示同情。在大教堂的毕业典礼被取消是板上钉钉的,关键是毕业之后很大可能就是失业。现在不少企业已经表示不得不大幅裁员,如果疫情持久,估计很多中小企业都得关门倒闭。由于国际交通受限,原本去欧洲大陆工作的常见选项,大概也会大大缩减。

 

大家感慨,现在也许拿奖学金读书是最受保障的吧,既不用马上投入不断萎缩的就业市场,也不用担心货币通胀学费上浮等状况。不过也有文科博士生朋友担心,也许人文学科的奖学金会有所削减,转而支持更多实用性的项目。

 

(杜伦威尔河畔。)

 

伦敦投资研究公司TS Lombard的首席经济学家Charles Dumas认为,经济衰退不仅仅因为企业停摆,人们的心理冲击也是一大影响。危机之后,人们会倾向于保守消费,增加储蓄,以及一定程度上保持社交距离,减少旅行、聚会等等。这种行为模式的恢复将十分缓慢。

 

这让我想起我与朋友们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:如果封城结束,酒吧饭馆允许营业了,你猜开门第一天会是什么状况?酒吧会人满为患呢,还是大家都对公共聚会有了忌惮,先观望几天再说?

 

几次讨论的结果都是,大概还是人满为患吧。毕竟是英国,谁少得了啤酒?如今仅靠视频聊天隔空碰杯,朋友们已经三不五时宿醉了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刘芳

刘芳

42篇文章 3年前更新

媒体工作十余年,专注文化艺术领域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本科,英国杜伦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硕士,英国外交部志奋领奖学金得主。现居英国杜伦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