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今天,全球确诊病例已经超过110万,遍及175个国家和地区,有六万人死亡。这在疫情发展之初简直是难以想象的,然而一切还在进行中,多个国家还没有抵达峰值,包括英国在内。

 

英国44日新增逝者708人,再次成为最高的单日死亡数。其中有一位五岁的儿童,因为患有其他疾病引起并发症去世。

 

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,内阁大臣Michael Gove说,目前持续增长的状况仍将持续一到两周,如今讨论放松封城lockdown)还为时过早。

 

同天帝国理工教授Neil Ferguson接受BBC采访说,未来的发展取决于民众是否严格遵守社交隔离政策,如果感染数量在未来几周持续下降,那么政府可以考虑放松某些干预措施。他预计,最快也要在在5月底。

 

都不是什么令人心安的新闻,不过,也并不意外。

 

 

晚上与同学院的几位好友视频聊天,一人持一杯酒。五个人分别来自英国、美国、法国、新西兰和中国,目前三个留在杜伦,两个回了家。提及当下的状况与走向,人人都不乐观。

 

英国同学说:我愿意下注一百磅,赌……”

 

信号不好,视频卡在了那里。我们都极其好奇她的预测,追问着:赌什么?

 

她重复一遍:赌封城年底结束。

 

大家都哑然失笑。还以为你要说多久,这么安全的赌注我们也赌啊。不会有人认为封锁会一直持续到明年吧?

 

她解释:但你们不觉得这是最乐观的吗?这样你就不会抱有期待,不会失望。

 

也是。一开始,大家都觉得封城也许一两个月就结束了。疫情当然不会那么快扑灭,但是得到一定控制之后,也许可以稍稍放松,回归部分正常生活。比如,至少允许超过两人以上在户外见面?

 

但是眼看着原定于6月的温网取消了,原定于8月的爱丁堡艺术节取消了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心生疑问,夏天?秋天?年底?

 

 

可以预见的是,封城如此持续下去,会极大增加失业、家庭暴力和心理健康问题。

 

一位同学的邻居日常本来就大喊大嚷,一墙之隔经常听到他对着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嘶吼,封城之后四个人时时困在家里,更是愈演愈烈。有一次隔壁听起来像是在打人,撞击的声音持续许久,同学犹豫许久报了警。警察上门问询,但因为没有实证,不了了之。最近隔壁再次大吼大叫,之后那位年轻妻子直接来敲门,对我的同学说:别报警,他没有打我们。

 

心理层面,封锁带来的隔离感和漂流感尤其让人焦虑。我们几个朋友讨论起来,几乎人人都在最近哭过。独居的人容易陷于抑郁,与他人同住的,要么与家人24小时相处不断产生龃龉,要么与相对陌生的室友同进出放大了矛盾。身处异国的,更觉得无处为家,自己国家回不去,在这里怎么也是过客。

 

似乎是第一次,生活中任何一个微小选择,比如是否去超市,是否去散步,都不再是仅仅由自己评估风险承担代价,还需要考虑每一个同住的他人是否同意,是否心安。

 

也许因为疫情超出控制,有人希望找出一个说法发泄怒气,各色阴谋论大为流行。

 

新西兰同学说,疫情之初就与自己年迈的父亲争论过,疫情不是中国政府故意放给全世界。

 

美国同学则谈起自己此前在伦敦打工时的趣闻:一位中年英国同事极为相信,疫情是由5G信号传播的,因为都是中国主导。这两天,英国已经有两起恶意纵火烧5G信号塔的案例。同学远在美国看到新闻:啊哈,我知道是谁干的!

 

喝着聊着到了午夜,我们都不想再谈更多关于疫情的话题了。大家约定组织一个线上读书会,读同一本书,每周定期讨论。第一本书选了《弗兰妮与祖伊》,是塞林格在《麦田守望者》《九故事》之后的第三部作品。趁这无限的时间,投入到文学艺术里吧。

 

就像段子里说的:史上第一次,你只需要躺在家里就可以拯救人类,好好珍惜。

 

 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刘芳

刘芳

42篇文章 3年前更新

媒体工作十余年,专注文化艺术领域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本科,英国杜伦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硕士,英国外交部志奋领奖学金得主。现居英国杜伦。

文章